新浜村 (内容来源: 中国农村杂志社 ) 播报
新浜村隶属于上海市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是上海黄浦江水资源准保护区,2006年被列为上海市九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域之一。全村区域面积2.89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小组,907户农户,户籍人口2587人,外来人员1322人。
  • 村庄名称
  • 行政村名称
  • 建村年代
  • 所属省份
  • 所属城市 上海市
  • 所属地区 松江区
  • 所属乡镇名称 新浜镇
  • 距乡镇政府(千米)
  • 距县政府驻地(千米)
  • 临近高速路
  • 临近国道
  • 临近省道
  • 村域面积 2.89km²
  • 耕地面积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 年无霜期
  • 总户数 907
  • 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2587
  • 主体民族
  • 所获荣誉
  • 村庄类型
  •  
目录
  • 1概况
  • 2产业
  • 3人才
  • 4文化
  • 5生态
  • 6组织
  • 7音视频图
  • 8特色亮点
概况 播报

新浜村

新浜村隶属于上海市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是上海黄浦江水资源准保护区,2006年被列为上海市九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区域之一。全村区域面积2.89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小组,907户农户,户籍人口2587人,外来人员1322人。
  • 村庄名称
  • 行政村名称
  • 建村年代
  • 所属省份
  • 所属城市 上海市
  • 所属地区 松江区
  • 所属乡镇名称 新浜镇
  • 距乡镇政府(千米)
  • 距县政府驻地(千米)
  • 临近高速路
  • 临近国道
  • 临近省道
  • 村域面积 2.89km²
  • 耕地面积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 年无霜期
  • 总户数 907
  • 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2587
  • 主体民族
  • 所获荣誉
  • 村庄类型
  •  

展开

产业 播报

花为媒,旅兴农,新浜镇为松江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增色添香”

新浜拥有悠久的荷花种植历史,荷莲文化积淀深厚,元朝时期曾因遍植荷花、莲花而得名“芙蓉镇”。眼下又到荷花盛开的时节,引得不少市民游客乘兴而来、赏荷采莲,摄影爱好者在此驻足流连。

作为乡村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新浜不断加大荷花品种培育,现已有1200余个观赏荷花品种、60余个睡莲品种。松江荷花节也逐年成为浦南乡村旅游的重要节庆活动,于2018年被纳入上海旅游节菜单目录,升级为市级节庆活动。

新浜荷花不仅是“家门口的风景”,这份灵动也传递到了全国各地。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新浜培育的近百个品种荷花、睡莲被特意放置到上海、北京、河北、山东以及个别企业园的展馆内“接待”游客,亭亭玉立的荷花虽无言语,却是最佳代言人,把新浜推介给了四方来客。
春有牡丹采果蔬,夏观荷花品荷宴,秋看稻浪庆丰收,冬赏梅花泡温泉。新浜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肌理,“以花为媒”打造各类特色活动,与此同时,重点推动荷园度假区项目建设,打造以荷花文化为背景、荷花观光为特色的主题旅游区,加快建设特色花卉种苗培育与产业化基地,着力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海上花市”。
作为松江乡村旅游的重点区域,新浜充分发掘本土特色资源,着力构建“一轴四区”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旅游产品体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浜在加大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同时,注重增强其教育功能、研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围绕陈云领导松江地区农民暴动这一历史事件,新浜整合陈云与松江地区农民暴动史料馆、沪杭甬铁路(碉堡)遗址等,串珠成线,开发了一条富有新浜特色的红色现场教学旅游线路。

如今,借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共建共享平台,新浜携手浦南三镇,与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签约成立了九城市二十镇G60科创走廊乡村旅游联盟,通过发布“玩转G60,畅游长三角”小程序、举办荷花论坛等活动,夯实区域联动基础,实现了九地市旅游资源共享和旅游资讯互推。


从市区来到新浜的游客市民回去时都爱带些地道“农家味”,新浜村民自留地里的青菜、散养鸡鸭都成了“紧俏货”。有些游客甚至被村子的静谧安逸、鸟鸣林幽吸引,成了村子里的“新房客”。考虑到花开有时节,仅凭观赏属性带动经济发展难免有局限,新浜因而围绕荷花研发出一系列衍生商品,推动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激发农业产业经济活力,帮助农民增产更增收。

在胡家埭村新建的乡村会客厅,集中展示着各种农副产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佩君指着一碟荷花酥介绍,这些都是村民制作的,村民由村里牵头开展统一培训,合格后就可以上岗。借着“农家乐”“乡村游”的红火发展,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得以增加两三万元。

同时,新浜依托现代都市农业积极开发农业观光、采摘、亲子体验等项目,并结合“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模式,发挥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体验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式营销,不断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打造优质旅游体验服务,充分彰显“一亩带十亩、一园带千户、一业带千万”的特色。

人才 播报
文化 播报

守艺松江丨新浜山歌

松江区新浜镇被誉为“田山歌之乡”。早在清初,新浜的耘稻山歌(又名新浜山歌)就已粗具规模。明代冯梦龙辑录的《山歌》中,就有新浜广泛流行的《刘二姐》《撩郎》等作品。随着山歌发展,新浜镇每个村庄都有山歌班。每逢盛夏耘稻之际,田野上山歌妙韵,余音悠扬。

稻田收割方式的改变,让唱响山歌的环境也变了模样。新浜山歌也因此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增添了不少新鲜感。2011年,新浜山歌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态 播报

人居环境优化给新浜村带去了新气象

近年来,新浜村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持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新浜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优化,通过荒地改造、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一系列工程,改善村庄面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原先村里有个荒废的荷花池,里面杂草丛生,既不美观也不实用。考虑到周边村民们的需求,新浜村将荷花池填平打造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法治小公园,景观优美,吸引了不少人过来散步。村民林秀英对此颇有感慨:“以前这里就是个荒地,现在有了这个小公园,出门散步时还能学到法律知识。”公园旁,一些路边的房屋也穿上了“新衣”,“锦绣山河”、“平安喜乐”……一幅幅美丽的农民画扮靓了乡村颜值。


在法治小公园的不远处,一条近500米的新建道路从高家埭自然村延伸至向荡港,这是去年新修成的道路。此外,高家埭自然村的部分道路也进行了“白改黑”改造,美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村内交通网络。“现在路面铺上沥青,车开过也不颠了。” 居住在周边的村民对此竖起了大拇指。路修好了,村民们的生活也更便利了,不少村民表示,车子可以直接开到自家门口,出行更方便,逢年过节的时候,儿女回家也方便。

新浜村对林家埭自然村100余栋房屋加装了散水坡,雨水排水更通畅,保护了建筑墙体,优化了宅前屋后环境。同时,还对排水管进行了修缮、重排,预防倒灌风险。村民们称赞说:“之前一到雨季水就排不出去,低洼的菜地和房子都被水淹了,现在好了,问题都解决了。”考虑到部分村民还有烧柴煮饭的习惯,一些房屋的外墙上加装了“福”字样式的柴禾收纳架,既美观又实用,同时还有美好的寓意。


“不规范的家禽养殖一直是难点,2021年初,村里统计下来有176户存在家禽养殖的情况,比其他村的数量要多。所以在考核的十项内容中,家禽养殖所占的分数比重是最高的。”村委会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并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积分制奖励办法、积分制评分标准等。新浜村专门成立了由本村四名老党员、退休干部组成的积分评议组,每月进行考核及公示,每季度发放相应的奖励金额。


当然新浜村只是开展人居环境优化工程的其中一员,2021年,新浜镇大力开展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累计发动村民参与6885人次、清除村域各类垃圾7816吨、清理乱搭乱建5589平米、清理公共区域1225处、新增绿化8505平米、建设美丽庭院和“小三园”3808户。

组织 播报

“三聚焦”推动两新党员教育工作全覆盖

近年来,松江区新浜镇综合党委为提升两新组织党员教育质量,靶向定位全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的实际需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全覆盖”党员教育活动、“全员轮训”等为抓手,不断提升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紧扣需求”增强培训实效。巧用“四色阵地”“党员轮训”等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大循环。围绕两新党员不同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百师百讲”进企业、“法律政策”直通车等学习培训,精准对接不同类别差异化需求,有效解决了“大水漫灌”问题。
“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为切实发挥好带头人作用,以“书记论坛”“片区论坛”等方式由书记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宣讲,带动身边的党员职工参与学习。抓好党员自学,鼓励党员进行自我学习、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讲,今年开展了“十佳案例”征集、“十佳个人”申报等活动,进一步树立党员先锋形象,增强了党员理论教育实效,推动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聚合资源优势,创新学习方式。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富集优势,开展红色线路寻访、情景党课等活动,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就近、就便开展学习教育。挖掘镇域内教育资源,在交流学习党课教学经验的同时,开展党员“沉浸式”培训课程。
融合教学需求,建强当下平台。运用多种网络载体,定期发布学习素材,同步链接各级党建网站。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党建指导员、两新党务培训等,对强化党务工作能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各条线工作深度融合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巧借“网上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收看,既不影响企业生产时间,又节省了来回路上时间。

进企业听呼声。镇综合党委通过“亲商助企”走访活动,书记每2周带队至各企业开展集中走访、宣讲等活动,聚焦党员职工关心的问题,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红小二”品牌由镇级“几名”工作人员带动园区党员和党建指导员队伍辐射至“百家”企业,以“五清五促”为工作机制为抓手,分类收集企业心声,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并做好后续跟踪解答工作。

跨前服务提信心。调研分析非公企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企业的所急所盼所有愿望。通过划分的网格,落实党建工作指导员下沉机制,定期分期分片分析研判,为“两个覆盖”做准备,形成事在网中办、人在网中干。本着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不给企业添麻烦,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音视频图 播报

共三张

目录

特色亮点 播报

村品百科

大家还在搜

同名村庄

访问统计

浏览次数:9786206次

编辑次数:45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百科编辑部(20220812)

中国农村杂志社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运营中心:中农百科(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农村杂志社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运营中心:中农百科(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