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庄名称 道源湖村
- 行政村名称
- 建村年代
- 所属省份
- 所属城市
- 所属地区
- 所属乡镇名称
- 距乡镇政府(千米)
- 距县政府驻地(千米)
- 临近高速路
- 临近国道
- 临近省道
- 村域面积
- 耕地面积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 年无霜期
- 总户数 1308
- 常住人口 5155
- 户籍人口
- 主体民族
- 所获荣誉
- 村庄类型
-  
- 目录
-
- 1概况
- 2产业
- 3人才
- 4文化
- 5生态
- 6组织
- 7音视频图
- 8特色亮点

- 村庄名称 道源湖村
- 行政村名称
- 建村年代
- 所属省份
- 所属城市
- 所属地区
- 所属乡镇名称
- 距乡镇政府(千米)
- 距县政府驻地(千米)
- 临近高速路
- 临近国道
- 临近省道
- 村域面积
- 耕地面积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 年无霜期
- 总户数 1308
- 常住人口 5155
- 户籍人口
- 主体民族
- 所获荣誉
- 村庄类型
-  
展开

粽子产业




生态宜居“增颜值”
“一、二、三,用力。”这是出现在关口街道杨溪湖村改厕过程中的一幕。原来,该改厕点池底有一大块石头堵塞,为确保改厕工作顺利进行,关口街道城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赖明兴与改厕施工队齐心协力,利用工具分解后,终于将这块大石头抬了出来。
“以前,我们村的厕所就是两块砖一个坑,又臭又脏。厕改后,厕所不仅外观变得整洁啦,还通风透气,再也不用发愁啦。”杨溪湖的村民们高兴地说。
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关口街道坚持“扭住不放、以点带面、成方连片”的工作思路,将改厕任务分配到村,责任到人,到9月中旬,400所改厕任务全面完成,完成率达102.25%。“目前辖区内美丽屋场无公害化卫生厕所已全面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成乡村振兴五治工作,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赖明兴表示。

致力移民产业发展,扎牢乡村振兴之“根”
近年来,湖南浏阳的水库移民发展在浏阳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契机,全力补齐“两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下同)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两区”人居环境、致力移民增收致富,以实现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着力铺好水库移民“幸福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充分结合各镇村资源禀赋优势,以建稳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现已形成以奖代补、固定资产投入、保本分红、种养殖股份合作等四种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移民产业兴旺、持续增收。
以奖代补型。2017年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通过“农场+农户”“合作社+农户”,按照每只鸡(鸭)补助10元、每桶蜂补助400元标准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农场(合作社)带动移民发展多元化种养产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移民中心连续5年扶持移民经济合作组织3个,带动当地1000多位移民发展养鸡(鸭)产业,帮助移民户年增收100万元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固定资产投入型。采用“固定资产+村集体经济+移民户”模式,将移民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由村集体代表移民作为项目方进行建设、管理,建成后其经营收入按比例分给持股移民。普迹镇新街村新建一栋仓储、永和镇铁山村新建6个门面,这就是最好的实例证明。
保本分红型。采用“入股优质企业+移民户”的模式,将移民资金投入优质企业,移民按比例持股,年底进行占比分红。2021年,关口街道道源湖村用40万元移民资金投入优质企业,2020、2021年两次分红10.8万元全村369位移民。采用该模式的还有沙市镇赤马村、社港镇丹霞村等。
种养殖股份合作型。采用“移民合作社+村集体+移民户”的模式,将移民资金量化成移民股本金投入项目。在官渡镇兵和村,以移民占股的形式发展600亩油茶丰产林,86万元项目资金全部量化到全村306位移民,移民人均年收入达千元以上。采用该模式还有中和镇清江村的黄精种植产业。

共三张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