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湖村 中国农村网 (内容来源: 一村一品 ) 播报
道源湖村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关口街道,位于浏阳市关口街道北部距浏阳城区 10 公里,由原湖里村、棉花村、道源村、仙源村、毛坪村五个村合并而成,辖域面积 37.5平方公里。道源湖村共 40 个村民小组,1308 户,5155 人。农田面积3200 余亩,山林面积30000 余亩,辖区内有1座水域面积 1100 亩的中型水库(道源湖水库)及1个水力发电站,1 个市级国有林场,1 个民营林场。土地、林地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2021 年全村经济总产值达 12000 万元,目前道源湖村以粽子产业为主导产业。  
  • 村庄名称 道源湖村
  • 行政村名称
  • 建村年代
  • 所属省份
  • 所属城市
  • 所属地区
  • 所属乡镇名称
  • 距乡镇政府(千米)
  • 距县政府驻地(千米)
  • 临近高速路
  • 临近国道
  • 临近省道
  • 村域面积
  • 耕地面积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 年无霜期
  • 总户数 1308
  • 常住人口 5155
  • 户籍人口
  • 主体民族
  • 所获荣誉
  • 村庄类型
  •  
目录
  • 1概况
  • 2产业
  • 3人才
  • 4文化
  • 5生态
  • 6组织
  • 7音视频图
  • 8特色亮点
概况 播报
  • 村庄名称 道源湖村
  • 行政村名称
  • 建村年代
  • 所属省份
  • 所属城市
  • 所属地区
  • 所属乡镇名称
  • 距乡镇政府(千米)
  • 距县政府驻地(千米)
  • 临近高速路
  • 临近国道
  • 临近省道
  • 村域面积
  • 耕地面积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 年无霜期
  • 总户数 1308
  • 常住人口 5155
  • 户籍人口
  • 主体民族
  • 所获荣誉
  • 村庄类型
  •  

展开

产业 播报

粽子产业

湖南道源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 2020 年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注册“湘情原”品牌粽子,主要是用于整合地方资源,引导粽子散户主推“湘情原”品牌粽子,通过正常生产、销售,目前已有 560 多户村民 1600 余人从事粽子生产销售行业,线上电商销售达 26 个省份城市,线下销售涉及8 个省1万多家门面,总产值达到 8040 万元,村民粽子经营纯收入达 1800 多万元。
道源湖村以粽子,湘情原品牌为主导,560 多户村民 1600余人从事粽子生产销售行业。现湖南道源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浏阳市关口街道道源湖村经济合作社将在村内建设产业园,将农副产品纳入园区管理,促进农产增产增收,并打造一个教学研学习基地,通过现场包粽子、开展粽子文化节等活动,传承粽子传统民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人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收等。2018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0 元,2019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000 元,2020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400 元。2021 年达到人均可支配收入 31600元,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30000 元。道源湖村发展湘情原产业同时,利用“湘情原”品牌粽子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将逐步建设湘情原特色农产品种养、生产、加工的农业产业文化教育旅游实践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体验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场所,同时发展周末体验式旅游经济。以此进一步带动湘情原特色产业的发展和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吸引公司投资共同开发,项目建设目标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每年 50 万元以上。湖南道源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浏阳市关口街道道源湖村经济合作社以协议形式、资金入股做强做大“湘情原”粽子品牌,村集体经济占 20%,企业占 40%,留有 40% 给予村民入股的方式慢慢引导村民入股,并连续三年保底分红9万元/年,村集体经济3.6万元/年,村民5.4万元/年。
人才 播报
文化 播报
生态 播报

生态宜居“增颜值”

“一、二、三,用力。”这是出现在关口街道杨溪湖村改厕过程中的一幕。原来,该改厕点池底有一大块石头堵塞,为确保改厕工作顺利进行,关口街道城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赖明兴与改厕施工队齐心协力,利用工具分解后,终于将这块大石头抬了出来。

“以前,我们村的厕所就是两块砖一个坑,又臭又脏。厕改后,厕所不仅外观变得整洁啦,还通风透气,再也不用发愁啦。”杨溪湖的村民们高兴地说。

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关口街道坚持“扭住不放、以点带面、成方连片”的工作思路,将改厕任务分配到村,责任到人,到9月中旬,400所改厕任务全面完成,完成率达102.25%。“目前辖区内美丽屋场无公害化卫生厕所已全面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成乡村振兴五治工作,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赖明兴表示。

组织 播报

致力移民产业发展,扎牢乡村振兴之“根”

近年来,湖南浏阳的水库移民发展在浏阳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契机,全力补齐“两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下同)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两区”人居环境、致力移民增收致富,以实现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着力铺好水库移民“幸福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充分结合各镇村资源禀赋优势,以建稳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现已形成以奖代补、固定资产投入、保本分红、种养殖股份合作等四种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移民产业兴旺、持续增收。

以奖代补型。2017年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通过“农场+农户”“合作社+农户”,按照每只鸡(鸭)补助10元、每桶蜂补助400元标准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农场(合作社)带动移民发展多元化种养产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移民中心连续5年扶持移民经济合作组织3个,带动当地1000多位移民发展养鸡(鸭)产业,帮助移民户年增收100万元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固定资产投入型。采用“固定资产+村集体经济+移民户”模式,将移民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由村集体代表移民作为项目方进行建设、管理,建成后其经营收入按比例分给持股移民。普迹镇新街村新建一栋仓储、永和镇铁山村新建6个门面,这就是最好的实例证明。

保本分红型。采用“入股优质企业+移民户”的模式,将移民资金投入优质企业,移民按比例持股,年底进行占比分红。2021年,关口街道道源湖村用40万元移民资金投入优质企业,2020、2021年两次分红10.8万元全村369位移民。采用该模式的还有沙市镇赤马村、社港镇丹霞村等。

种养殖股份合作型。采用“移民合作社+村集体+移民户”的模式,将移民资金量化成移民股本金投入项目。在官渡镇兵和村,以移民占股的形式发展600亩油茶丰产林,86万元项目资金全部量化到全村306位移民,移民人均年收入达千元以上。采用该模式还有中和镇清江村的黄精种植产业。

音视频图 播报

共三张

目录

特色亮点 播报

村品百科

大家还在搜

同名村庄

访问统计

浏览次数:9786206次

编辑次数:45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百科编辑部(20220812)

中国农村杂志社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运营中心:中农百科(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农村杂志社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运营中心:中农百科(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